「陽光升起的所在:台灣文、文化與傳播」暨林淇瀁教授榮退術研討會

  向陽(本名林淇瀁),1955年生於南投鹿谷。少年階段以詩起步,後陸續投入媒體編輯與術研究,2020年8月自國立台北教育大台灣文化研究所屆齡榮退,可謂集作家、編輯人、者、文化推動者之身分於一身而卓然有成,對台灣文文化的展影響甚鉅。本次研討會,借向陽詩作〈在陽光升起的所在〉為名,以其多重身分輻射出的台灣文文化與傳播等面向為主題,廣徵/邀相關領域的專家者,在兩天的時間內進行多場跨域的研討與主題座談。各主題場次之規劃,分論如下。

  首先是作家身分的向陽。1976年,向陽以第一本詩集《銀杏的仰望》登上文壇之後,即在詩的道路上努力不輟,陸續出版有《種籽》(1980)、《十行集》(1984)、《土地的歌》(1986)、《四季》(1986)、《向陽詩選》(1999)、《亂》(2005)等詩集。早期受〈離騷〉影響,以抒情典雅的詩風為主,並漸漸開創十行詩、台語詩的路線,而後聚焦台灣風土、政治歷史諷喻等議題,對社會常保關切與熱忱。除了詩歌,向陽也涉足散文、兒童文、與報導文面向多元而精到。其文作品也經常透過教科書收錄、跨媒介轉譯以及外譯的方式,為更多台灣及海外讀者親近熟知。因此,本研討會將規劃三個場次的論文表,討論向陽的詩業(場次一)、散文、兒童文、報導文(場次二)及外譯、轉譯與傳播(場次三);並於表之後特別規劃一場主題座談「書寫與媒介:戰後台灣文場域的變遷」,廣邀與向陽共同活躍的的表作家/媒體人,討論戰後台灣文場域變遷。

  接著是作為編輯人的向陽。1980年,向陽投入《自立晚報》系統任副刊主編、總編輯等媒體工作,前後達14年。在鄉土文論戰後、報禁解除前,他通過策畫專輯、專欄,突出台灣文、語言和文化特色,建構台灣文化主體;解嚴之後,則密集寫著政治與社會文化評論。此外,他也長期參與年度詩選及各類文選的編選工作。作為媒體人的向陽,充分揮一名知識份子文化人在媒體傳播領域的影響力。這個面向,將透過場次四「編輯人向陽:副刊、詩刊、詩選」討論之。

  第三,是作為者的向陽。1990年任職媒體界的向陽考取政大新聞所博士班,開始進入院任教,以文傳播現象研究及現詩史研究獨樹一格,並於2020年以國立台北教育大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的身分屆齡榮退。其間累積了《書寫與拼圖:台灣文傳播現象研究》(2001)、《場域與景觀:台灣文傳播現象再探》(2014)及《長廊與地圖:台灣新詩風潮簡史》(2002)等重要術論著。向陽的術面向,將透過場次五分別討論其詩、史及文傳播研究。

  最後,是作為文化推動者向陽。無論作為作家、編輯人、或是者,向陽最終的目標,即是透過各種方式與媒介管道,建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。他並非單打獨鬥的孤鳥,而是能夠串聯不同網絡的運動組織者。這從他曾任職媒體、擔任吳三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、台灣文會理事長期間辦理的活動即可確知。場次六將討論向陽對於台語文、台文體制化及國語文教育、歷史與人權教育等的推動;並特別規劃一場主題座談,邀請台文、台史等跨世的研究者,共同討論「台灣」的展與未來。   

  綜上,向陽集作家、編輯人、者、文化推動者之身分於一身而卓然有成,對台灣文文化的展影響甚鉅。適逢向陽屆齡榮退,北教大台文所特訂於2021年5月1日、2日舉辦「陽光升起的所在:台灣文、文化與傳播」暨林淇瀁教授榮退術研討會,透過向陽多重身分輻射出的台灣文文化與傳播等多面向的深入探討,一窺跨域時一名知識文化人創造出的精神典範與蜿蜒足跡。預計日後將19篇論文及相關座談紀錄彙編成書,為會議及現階段研究成果留下紀錄,也開啟下一個時的新研究。

【會議日期】2021 年 05 月 01 日(六)至 05 月 02日(日)
【會議地點】國立臺北教育大篤行樓601國際會議廳(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134 號)
【主辦單位】國立臺北教育大臺灣文化研究所

詳情請見會議網站:https://ntuesunnyconf.wordpress.com/